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我认为培养员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三点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员工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1、 发挥员工的想象能力,培养员工的直觉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员工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员工创新思维的核心。
2、 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员工的转换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员工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
3、 以“构造”为载体,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数学家与一个蹩脚的数学家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有许多具体的例子,而后者则只有抽象的理论。”我们前面讲到,“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员工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员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员工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员工为主体,不能脱离员工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员工自主活动,自觉的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员工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员工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员工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员工学到有用的数学。